脑卒中后痉挛的反射性介导与非反射性介导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1242.2021.01.025

脑卒中后痉挛的反射性介导与非反射性介导机制

引用
脑卒中患者常会出现肌肉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有几种特殊形式包括:痉挛、强直及去大脑皮质强直,但以痉挛最为多见.据报道,大约20%-40%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肢体痉挛[1],痉挛患者的损伤部位多位于大脑皮质、内囊及基底神经节区[2].长时间过高的肌张力不利于患者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会导致疼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异位骨化等运动系统的静态畸形,影响患者行走及日常生活活动[3].关于痉挛的发生机制,目前神经生理学认为痉挛是牵张反射增强的结果,然而急性神经损伤后痉挛状态的延迟出现使得研究者认为痉挛不仅仅是一种释放现象,而是发生在脊髓和脑中的可塑性变化,以及继发的软组织改变也可能增加痉挛[4].脑卒中后痉挛可分为两部分:由于牵张反射介导的张力过高—反射性介导机制;由于软组织改变引起的张力过高—非反射性介导机制[5].本文就脑卒中后痉挛的反射性介导与非反射性介导机制进行综述.

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4047

2021-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4-12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001-1242

11-2540/R

36

2021,3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