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的形态特点与手术效果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406X.2021.12.04

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的形态特点与手术效果

引用
目的:评估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的矢状位形态特征与手术效果,并分析影响手术矫形效果及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中重度僵硬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中重度后凸定义为局部后凸角≥20°,僵硬型后凸定义为过伸位X线片示后凸柔韧性<30%或颈椎CT示后凸节段骨性强直.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为50.1±17.6岁(14~83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致畸因素包括退变性后凸18例,先天畸形5例,医源性后凸5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创伤性后凸3例.行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分别为24例、5例及5例;其中5例行三柱截骨矫形手术.收集所有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手术期参数和随访信息,并利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改良颈椎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ale,mJOA)评估患者颈部疼痛和神经功能状态.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局部后凸角、T1倾斜角、颈椎矢状面垂直轴及颌屑垂线角,并定义畸形成角系数为局部后凸角/后凸累及节段数.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 signed-rank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上述影像学参数与评分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患者亚组间的分布.结果:患者局部后凸角中位数为25°(20°~100°),畸形成角系数中位数为7.5°(5°~25°).根据mJOA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重度颈脊髓病组患者的畸形成角系数显著大于轻中度颈脊髓病组[9.3°(5.0°~25.0°)vs 7.0°(5.3°~10.0°),P=0.016];手术时长277± 140min,中位失血量150(20~2000)ml.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分别由术前的31.6°±19.5°与8.8°±4.2°矫正至术后2.8°±5.7°与0.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1.0±0.8(0.3~3.1)年的影像学随访,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角与畸形成角系数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0±1.5年的临床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NDI及m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3±1.8分、(27.7±16.5)%及11.9±4.3分改善至1.3±1.2分、(7.7±7.1)%及14.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成角系数的矫形幅度与mJOA评分的改善幅度呈正相关(Spearman r=0.417,P=0.018).共有14例患者(41.2%)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包括10例(29.4%)神经系统并发症;共有8例患者(23.5%)出现远期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患者病程更长,最高截骨等级>2级的比例更高,手术出血量更大(P<0.05).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儒硬型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畸形成角系数可以作为形态学评估的重要参数,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颈椎后凸;僵硬;形态特点;手术入路;截骨

31

R682.3;R687.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2022-03-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078-108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004-406X

11-3027/R

31

2021,31(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