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脊柱矢状面失衡患者腰椎椎旁肌的特点及其与失平衡程度之间的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406X.2021.06.02

退行性脊柱矢状面失衡患者腰椎椎旁肌的特点及其与失平衡程度之间的关系

引用
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矢状面失衡患者腰椎椎旁肌特点及其与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矢状面失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9例,女71例,平均年龄70.5±9.2岁.采用站立位全脊柱X线侧位片评估患者矢状面的脊柱骨盆参数,包括C7矢状垂直轴(C7-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在轴向T2加权MRI上定量测量每例患者在各个腰椎节段对应的椎旁肌总面积(TCSA)及其相对横截面积(RtCSA),功能性横截面积(FCSA)及其相对横截面积(RCSA),各节段肌肉的脂肪浸润程度(FI%),椎旁肌的退变通过RCSA及FI%的数值来反映.分别根据年龄(中年组<65岁,老年组65~75岁,高龄组>75岁)及性别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椎旁肌退变差异.另外,根据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严重程度,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轻度失衡组患者89例(MI组,SVA 5~10cm)和重度失衡组31例(SI组,SVA>10cm)分析椎旁肌退变特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椎旁肌退变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失平衡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女性患者椎旁肌的平均FI%显著高于男性患者,但男性的平均TCSA显著高于女性,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同年龄段的脊柱矢状面失衡患者中,三组患者从L1/2至L5/S1节段上椎旁肌退变参数FI%及RCSA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高龄组患者退变程度最为明显,而对于参数RtCSA只在L1/2到L3/4节段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失衡患者中,重度失衡组在脊柱骨盆参数上拥有更小的PI、LL及TK值,而拥有更大的PI-LL,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椎旁肌肉参数上,从L2/3到L5/S1节段上两组的RCSA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两组参数TCSA之间只在L4/5和L5/S1节段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椎旁肌肉退变参数(TCSA、FI%、RCSA)与年龄、性别、BMI及失衡严重程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TCSA、FI%、RCSA与年龄、性别、BMI有关,而与矢状面失平衡严重程度(SVA)之间无线性相关.结论:在脊柱退变性矢状面失衡住院患者中,年龄、性别及BMI都与腰椎椎旁肌肉的退变有着一定的联系;尽管脊柱矢状面的失平衡程度(SVA)与椎旁肌退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但是重度的脊柱矢状面失衡提示更加显著的椎旁肌退变.

退变性脊柱矢状面失衡、高龄、腰椎椎旁肌退变

31

R681.5;R682.3(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2201

2021-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88-49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004-406X

11-3027/R

31

2021,31(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