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406X.2020.07.05
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治疗可复性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目的:探讨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治疗可复性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25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2岁,平均49.6±8.8岁.所有病例术前都有不同程度四肢麻木及乏力症状,术前经颈椎动力位片及持续颅骨牵引判定12例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13例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25例患者均行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融合术.通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s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估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8年,平均随访1年6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7±1.4、14.8±1.6、15.2±1.3分,较术前9.1±1.5分明显改善(P<0.05).术后影像学随访提示寰枢椎脱位复位满意,ADI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3±0.3mm、2.3±0.5mm、2.4±0.6mm,均较术前(6.5±0.9mm)明显改善(P<0.05).CMA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53.9°±7.3°、153.4°±7.6°、152.7°±7.8°,均较术前(121.8°±5.1°)明显改善(P<0.05).1例患者随访发现线缆对寰椎后弓有部分切割,但未断裂.所有病例未见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骨性融合均良好.结论: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提拉复位固定治疗可复性及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后路、寰枢椎脱位、悬臂梁、线缆提拉复位、疗效
30
R687.3;R683.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2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1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