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旋转半脱位的非特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如何降低术中神经并发症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合并旋转半脱位的非特发性脊柱畸形患者如何降低术中神经并发症

引用
Trammell等[1]最早将脊椎旋转半脱位定义为头侧椎体相对于尾侧椎体在轴位上发生旋转,冠状面上向侧弯凸侧平移,矢状面上向前方平移.其发生机制为两个弯的交界区脊椎反向旋转,进而在两个弯的交界区形成后凸,表现为严重的侧后凸畸形[2].这类患者常伴有脊柱特征性萎缩性改变[2].脊椎旋转半脱位在非特发性脊柱畸形中并不少见,常见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先天性脊柱侧凸(CS)及结核(TB)性后凸畸形患者.南京鼓楼医院观察了114例NF-1伴脊柱侧凸患者,其中57例合并旋转半脱位,发生率达50%[3].Zeller等[2]报道了11例合并旋转半脱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其中3例(27.3%)伴有先天性缺陷(先天性腰疝、肌病、蝴蝶椎).Rajasekaran等[4]指出TB后凸畸形患者可因前柱缺损导致病椎上方椎体相对于下方椎体在矢状面上发生脱位.Trammell等[1]指出旋转半脱位好发于侧凸远端,而非顶椎区,严重侧凸和增龄会增加半脱位风险.

旋转半脱位、脊柱畸形、患者、后凸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椎体、矢状面、神经纤维瘤病、交界区、脊椎、先天性缺陷、平移、反向旋转、发生机制、有脊柱、萎缩性、冠状面、发生率、轴位、医院

27

R68;R59

2017-08-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86-48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004-406X

11-3027/R

27

2017,27(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