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病灶清除的手术入路问题
抗结核药物化疗是治疗脊柱结核和防止其复发的重要措施,相当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化疗而治愈.但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阻止脊柱结核畸形进展,Rajasekaran 等[1]研究发现,非手术治疗的儿童脊柱结核患者中约有39%的病例后凸继续进展,部分患者即使疾病治愈脊柱畸形仍加重.自从Hodgson和Stock在1956年报道单纯前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以后,Hodgson的"香港术式"以及后来改进的前路病灶清除、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成为了治疗脊柱结核的标准术式.对于巨大死骨、脓肿,窦道形成、椎体破坏严重脊柱不稳、严重后凸畸形及截瘫患者应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结核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预防和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可选择前方入路、后方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具体如何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病变累及范围、畸形情况而定.
脊柱结核、结核病灶清除、非手术治疗、抗结核药物、脊柱后凸畸形、药物治疗、药物化疗、截瘫患者、前后联合入路、预防和矫正、治愈、治疗基础、植骨融合、选择、术式、神经压迫、前方入路、内固定术、脊柱稳定、脊柱畸形
22
R529.2(结核病)
2012-1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