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40/j.issn.1000-7423.2019.03.015
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G型溶菌酶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福寿螺G型溶菌酶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 方法 根据福寿螺G型溶菌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利用在线软件ExPASy、signalP 4.1、TMHMM2.0、Smart、MEGA7对其序列的基本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取含有广州管圆线虫I期幼虫的大鼠粪便喂食福寿螺,感染后24 h统一饲养,分别于感染后1、10、20、30 d各取3~5只福寿螺采集肝胰腺、肾脏、肠道、头足和鳃组织,未感染的福寿螺为阴性对照组.提取各个感染时期福寿螺各组织总RNA,逆转录为cDNA,荧光定量PCR分析福寿螺G型溶菌酶mRNA的组织表达特征,设定对照组福寿螺各组织的G型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 结果 PCR扩增福寿螺G型溶菌酶基因片段,长度约为800 bp.测序结果显示,为一段828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编码27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型溶菌酶基因编码产物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在1~19位存在1个信号肽,主要在细胞外包括细胞壁发挥作用,在18~85位氨基酸处存在1个SH3b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福寿螺G型溶菌酶与尖膀胱螺的亲缘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达79%;其次与海湾扇贝等其他软体动物较近,并聚类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雌性成年螺肝胰腺组织中,G型溶菌酶mRNA的拷贝数为2 238±158,高于雄性的685±27 (P< 0.05).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肝胰腺、肾脏、肠道、鳃和头足部的G型溶菌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感染后1、10、20、30 d鳃中G型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2±0.002、0.012±0.050、0.001±0.000、0.004±0.003,均低于对照组(P< 0.01);肾脏组织中10d和20 d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组织中1、10和20 d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后1、10、20、30 d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040、0.070±0.030、0.039±0.002、0.120±0.050,均低于对照组(P<0.05),头足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150、0.150±0.008、0.031±0.011、0.120±0.030,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G型溶菌酶基因在鳃、肠、头足组织中各个感染时期表达均下调,肝胰腺组织中感染后1、10、20 d表达下调,肾脏组织中感染后10d、20 d表达下调.
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G型溶菌酶
37
R383.19(医学寄生虫学)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1200500;上海市公共卫生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GWIV-29
2019-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2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