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观察猴体内寄生的蛇舌状虫属若虫及基于其18SrRNA基因的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目的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食蟹猴(Macaca fascularis)体内分离的蛇舌状虫属若虫虫体表面的超微结构,并基于其18S rRNA序列分析其分子种系发育关系.方法 将从食蟹猴分离的蛇舌状虫属若虫用戊二醛与锇酸双固定法,置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体表超微结构.PCR扩增若虫18S rRNA基因并测序;运用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X 1.83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所有已登录的孔头舌虫目(Porocephalida)内部虫种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分析,并使用MEGA 4.0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种系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 扫描电镜示,若虫呈圆柱状,前段略粗,末端变细.腹环由前向后逐渐增宽,至12~13腹环时趋于等宽,腹环与腹环之间,在前半段连接紧密,在后半段有一定间隔.头部腹面正中为口,呈圆形,口稍上方两侧各见一对钩,钩几乎在同一平行线上.两外侧钩的正下方,头胸部最后一节胸环上各有一个对称的大型感觉乳突,紧接的第一节腹环靠中线处有一对呈对称的大型感觉乳突,腹环数目由此算起共29个腹环(末端有2个腹面未连接的不完整腹环不计算在内).若虫全身布满类圆形的感觉乳突,但在头部背面与末节腹面未见有此类乳突出现.末端腹面有一块状隆起上可见肛门开口.参照文献,暂将该若虫定为串珠蛇舌状虫(Armillifer moniliformis)的若虫.PCR测序后获得18S rRNA部分基因序列,长度为1 836 bp,提交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为HM048870.种系发育树显示其与尖吻蝮蛇舌状虫(A.agkistrodontis)和腕带蛇舌状虫(A.armillatus)构成自展值为95%的分支.前两者又构成一个独立的自展值为75%的分支.结论 自食蟹猴体内分离的蛇舌状虫属若虫暂定为串珠蛇舌状虫若虫.
串珠蛇舌状虫、若虫、超微结构、18S rRNA、种系发育树
30
R384.9(医学寄生虫学)
广西大学动科院科研基金DK201111
201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