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7423.2007.01.004

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研究

引用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C)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48只随机均分4组,于小鼠耳廓分别注射细胞悬液(浓度1×106/ml)0.2 ml,A组注射Sj26基因转染的DC、B组注射质粒pcDNA3转染的DC、C组注射未处理的DC,D组注射RPMI-1640.共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2条尾蚴.分别于免疫前、末次免疫后第2周以及攻击感染后第6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清特异性抗Si26 IgG抗体,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伴刀豆球蛋白A(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噻唑蓝法(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组血清IgG抗体水平(吸光度A491值),免疫后(A491=0.117)显著高于免疫前(A491=0.049)(t=2.73,P<0.05),也显著高于B组(A491=0.061)和C组(A491=0.058)(t值为2.48和2.56,P<0.05).A组血清能特异识别血吸虫成虫抗原Mr 26 000蛋白.血清IL-4水平,各组免疫前、后均无明显变化.IFN-γ水平,A组血清免疫后为(101.4±4.9)pg/ml,明显高于免疫前的(15.0±1.9)pg/ml(t=5.80,P<0.01),亦高于免疫后的B组(40.1±3.1)pg/ml和C组(35.6±1.2)pg/ml (t值为3.98和4.13,P<0.01).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诱生的IFN-γ,A组(171.2 pg/ml)显著高于D组(91.0pg/ml)(t=4.25,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FN-γ,A组(70.8 pg/ml)显著高于D组(49.7 pg/ml)(t=2.83,P<0.01).经ConA刺激诱生的IL-4水平,A组(79.7 pg/ml)明显低于D组(125.2 pg/ml)(t=4.40,P<0.01).经SEA刺激诱生的IL-4,A组(50.7 pg/ml)明显低于D组(70.5 pg/ml)(t=2.62,P<0.05).A组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分别为4.1和2.82,均高于其他各组(与D组比较,t=3.20,P<0.01和t=2.15,P<0.05).结论 Sj26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免疫小鼠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

日本血吸虫、树突状细胞、Sj26基因、基因转染、保护性免疫

25

R5(内科学)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4D004

2007-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7-2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000-7423

31-1248/R

25

2007,25(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