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干和肠系膜下动脉侧支循环通路形成致腔内动脉瘤修复术后Ⅱ型内瘘2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929/j.1672-8475.201811026

腹腔干和肠系膜下动脉侧支循环通路形成致腔内动脉瘤修复术后Ⅱ型内瘘2例

引用
病例1:患者男,54岁,因“体检发现肾下型腹主动脉瘤”于我院接受腔内动脉瘤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术中应用Endurant支架.术后1、3、6及12个月复查主动脉CTA,未见支架移位、内瘘等并发症.术后20个月,患者以“腹部不适1月余,加重7天”再次入院,复查主动脉CTA(图1A~1C),轴位延迟期图像示支架外瘤腔内可见对比剂(Ⅱ型内瘘),三维重建图像见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与腹腔干间形成侧支循环通路,瘤腔最大径76 mm(术前71 mm),瘤腔体积394.01 mm3(术前334.57 mm3),IMA开口处管腔直径2.5 mm.经股动脉入路将猪尾导管送至肾动脉水平行腹主动脉造影,明确显示腹腔干和IMA侧支循环通路形成(图1D).采用组合微导管导丝避让分支血管选择至IMA开口(图1E),以2枚Interlock(Boston Scientific公司,6 mm×10 cm)组合可控弹簧圈和2枚Cook不可控弹簧圈(塔型圈,基底直径6 mm,尖端直径2 mm)进行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示IMA开口处完全封闭,瘤腔内无对比剂灌注(图1F).栓塞术后3个月复查主动脉CTA,Ⅱ型内瘘消失(图1G~1I),瘤腔体积365.54 mm3.

主动脉瘤、腹、侧支循环、肠系膜下动脉、腹腔干、血管造影术

16

R732.2;R445(肿瘤学)

2019-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57-25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1672-8475

11-5213/R

16

2019,16(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