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体成分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体成分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BMD)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 225名受试对象年龄20~79岁,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其中20~29岁28名,30~39岁35名,40~49岁40名,50~59岁42名,60~69岁39名,70~79岁41名,均检测正位腰椎(L2~4)、股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转子间)BMD,同时测定全身各部位肌肉和脂肪含量.结果 各年龄组体质量指数(BMI)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男性在40~49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00%,50~59岁组为13.04%,60~69岁组24.39%,70~79岁组41.86%.30~39岁组各部位BMD均为最高值,且在股骨颈、Ward三角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29岁、40~49岁、50~59岁间各部位BM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60~69岁组L2~4、股骨颈、转子间BMD均明显高于70~79岁组(P<0.05);30~39岁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但与40~49岁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50~59岁与70~79岁组比较,躯干、总肌肉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增龄虽有增加趋势,但仅70~79岁组躯干、腿部、总脂肪含量较20~29岁、30~39岁组明显增加(P<0.05),其他年龄组各部位脂肪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L2~4、股骨均值BMD均与BMI、所对应的肌肉含量、年龄关系密切,与所对应的脂肪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河北地区健康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均随增龄逐渐降低,无快速骨量丢失期,各部位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之间,各部位肌肉含量均与BMD有明显相关性,与脂肪含量无关.

骨密度、卫生人力、身体成分

7

R812(放射医学)

河北省重大疾病和常见病预防治疗关键技术专项基金06276106D;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0839

2010-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47-45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1672-8475

11-5213/R

7

2010,7(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