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货币政策:金圆券发行和币制改革的失败
@@ 为弥补财政赤字滥发纸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后,法币的发行量虽逐年增加,但尚有节制,1935年年底,法币的发行额是八亿六千万元,1937年年底为十六亿四千万元,1938年年底为二十三亿一千万元.抗战中期,由于工商业较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相继沦陷,赋税收入大为减少,而财政支出,特别是军费支出大幅度上升,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国民政府财政出现巨额赤字,1940年为四十亿元,1941年为九十亿元,1942年为一百九十八亿元,1945年为一百三十亿元.为弥补上百亿元财政赤字,法币的发行额也成倍增长,由此恶性通货膨胀开始出现.
民国时期、货币政策、金圆券、国民政府、法币、财政赤字、恶性通货膨胀、政府财政、沿江地区、军费支出、财政支出、工商业、发行量、纸币、增长、沿海、收入、抗战、赋税
F8(财政、金融)
2008-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