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1949.2001.09.002
不同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未成熟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采用经典心脏缺血预处理、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及肾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比较三种方法对缺血/再灌注(I/R)未成熟心肌损伤的效应.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C,n=6):仅灌注KH液70 min;缺血/再灌组(I/R,n=6):工作心15 min后缺血45 min,恢复灌注15 min改为工作心30 min;心脏缺血预处理组(IPC,n=6):工作心15 min后反复2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DL-IPC,n=6):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 min,松开5 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肾缺血预处理组(K-IPC,n=6):反复3次阻断左肾动脉5 min,放开5 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以左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电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IPC、DL-IPC及K-IPC组在左室功能恢复方面优于I/R组(P<0.05),在ATP含量、SOD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方面均优于I/R组(P<0.01),在心肌含水量方面低于I/R组(P<0.05),在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R组(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不同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未成熟心肌、心肌保护
21
R363(病理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