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池病一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5.s1.023

菊池病一例

引用
女,16岁。因左侧颈部包块4~5年,发热1月就诊。患者数年前左侧颈部皮下出现无痛性包块,生长缓慢,未做特殊治疗。2010年6月颈部包块数目增多,出现疼痛,并伴间歇性发热。于外院抗炎治疗后肿块疼痛消失,大小无变化,仍有发热,并伴左侧鼻出血,乃至我院就诊。病程中无明显鼻塞,无涕中带血,无反复咽痛,无咳嗽、咳痰,无盗汗、乏力及消瘦。既往体健,无结核病史及接触史。专科检查:T37.8℃,左颈侧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后缘皮下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1.5 cm ×1.3 cm,小者约1 cm ×0.8 cm,串珠样排列,质较软,表面光滑,边界尚清,压痛(+)。耳、咽、鼻腔、鼻咽部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21×109/L,中性粒细胞0.79,淋巴细胞0.18,血沉15 mm/h。血培养未见异常。入院后予抗炎、解热、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进一步检查: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正常,风湿系列各抗体(-),RF(-),抗O<200 IU/ml,疟原虫(-)。 PPD试验(-)。胸片未见结核病变。颈部增强CT:左侧颈鞘后方、左侧锁骨上窝多发增大淋巴结,考虑可能为淋巴结核。鼻咽部CT未见明显异常。后行颈部肿块细胞学穿刺提示颈部淋巴结结核可能。继续抗炎、解热、对症治疗,6 d后体温降至正常。于局麻下行颈部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镜下淋巴结构大部分消失,见大片坏死,为干酪样物代替,坏死灶周围见大胞质泡沫样组织细胞(见图1),符合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确诊菊池病。术后颈部伤口愈合良好,出院随访4年未复发。

颈部淋巴结结核、颈部包块、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对症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抗炎、结核病、发热、鼻咽部、肿大淋巴结、胸锁乳突肌、免疫球蛋白、包块切除术、肿块、细胞计数、疼痛、锁骨上窝、术后病理

R73;R52

2015-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47-4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基层医药

1008-6706

34-1190/R

2015,(z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