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1756.2021.01.007
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的临床调查研究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为血栓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27例,在置管前和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置管侧上肢静脉的穿刺点、穿刺点上方2 cm处、肘窝上方10 cm处和腋窝4个部位进行随访检测,记录无症状静脉血栓发生时间、部位、血栓分级和统计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探寻危险临界值.结果:无症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82%,发生无症状血栓中位时间为3天;62例无症状血栓患者共检测出81处静脉血栓,其中深静脉血栓占23.46%,浅静脉血栓占76.54%;血栓分级:Ⅰ级占51.85%,Ⅱ级占37.04%,Ⅲ级占11.11%.美东地区肿瘤协作组评分(OR=9.185,95%CI 4.770~28.262,P<0.001)、静脉血液流速(OR=0.577,95%CI 0.506~0.858,P=0.002)与无症状血栓发生相关.静脉血液流速的危险临界值为4.78cm/s(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 0.649~0.830).结论:肿瘤患者PICC相关上肢无症状血栓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多发生于穿刺点上方2~10 cm贵要静脉处,以浅静脉血栓为主.建议对活动能力低下,静脉血液流速≤4.78 cm/s的高危人群进行有目的置管前筛查和干预措施,预防无症状静脉血栓的发生.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无症状静脉血栓
21
R47(护理学)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科研项目130225
2021-03-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