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1756.2013.012.022
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通过静脉穿刺采血或给药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手段。但是静脉穿刺破坏人体的天然屏障,病原微生物可进入循环血流中,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正常人皮肤表面有大量细菌定植,分为暂驻菌与常驻菌。暂驻菌种植在皮肤上皮层,通过普通清洗可以去除;常驻菌居住在皮肤角质层上皮细胞下面,也可以在皮肤表面发现,不容易去除。通常常驻菌很少与感染有关,但可以在无菌体腔、眼睛或非完整皮肤内引起感染。在穿刺皮肤时,皮肤表面的细菌会被推至导管内段及尖端成为定植菌,这是引起CRBSI的一种途径[1-2]。研究发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影响患者的治疗成效,包括住院时间增多、病死率增加及医疗成本增加。血流感染所引起的病死率大约占所有医源性感染的30%,而以1000个导管留置日统计大约是(2.8~12.8)/1000导管日[1]。因此,静脉穿刺前选择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及消毒剂,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临床、血流感染、导管留置、相关性、病死率、表面、医源性感染、皮肤角质层、病原微生物、住院时间、医疗成本、细菌定植、上皮细胞、穿刺采血、日统计、人皮肤、非完整、方法及
R47(护理学)
2014-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