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1756.2006.07.016
针刺伤的分级控制
@@ 在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AIDS)[1]以前,文献上极少有针刺伤(needlestick injuries)及其危害的报告[2,3];自从1 984年发现首例由针刺伤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来[4],针刺伤的发生率逐年降低,尤其是发达国家,如英国某些医院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发生率平均仅为4.0%(1.0%~6.2%)[5],而根据我国毛秀英等曾对1 075名临床护士作回顾性调查,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80.6%[6].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外采用职业危害的分级控制(hierarchy of controls)措施[7,8],有效地降低了针刺伤的发生率;作者结合文献,简述针刺伤的分级控制.
针刺伤、发生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级控制、卫生行政部门、医务工作者、回顾性调查、职业危害、文献、首例、临床护士、发达国家、措施、锐器伤、艾滋病、英国、医院、美国、感染、报告
6
R4(临床医学)
2006-08-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