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6923.2023.06.031
原位调控基料碳源组分对水虻堆肥效率与碳氮固定效应的影响
选择生物可利用度高的葡萄糖和生物利用度低的木屑作为碳源,花生粕作为氮源,配制总C/N为10、15、20、25、30,碳源难易利用程度为0%、25%、50%、75%、100%的25个水虻堆肥处理组,探究了不同总碳氮比和碳源难易利用程度下的水虻堆肥效率与碳氮素固定效应,基于相关性分析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调控碳氮固持的关键因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5个试验处理下,水虻虫体和虫粪产率分别为3.96%~23.06%和13.38%~89.99%;虫体碳含量为48.12%~60.31%,虫体氮含量为5.79%~9.85%,水虻从基料回收的碳、氮素分别为3.24%~29.58%和17.21%~52.69%;水虻堆肥体系碳与氮总固定率分别为40.69%~93.81%和38.06%~72.89%.易利用碳素有效率(ACC1)对水虻堆肥中虫体、虫粪的碳氮固定影响显著(VIP>1).总C/N为10,难易利用度碳源比为50%:50%时,水虻堆肥效率与体系总碳氮固定综合效果最佳.本研究证明了总C/N作为水虻堆肥营养基料配置指标上存在局限性,而原位调控基料碳源的生物利用度,可实现虫体高效生产与碳氮固定效能的协同平衡.
黑水虻、堆肥、碳氮比、生物利用度、碳氮固定
43
X705(一般性问题)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23-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970-2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