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钒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V(V)还原机理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6923.2023.06.027

一株钒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V(V)还原机理研究

引用
从钒(Ⅴ)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钒具有还原能力的细菌,探讨不同V(Ⅴ)浓度、接种量、pH值条件对菌株还原V(Ⅴ)的影响,研究菌株胞外、胞内还原V(Ⅴ)的过程及酶活性变化,解析菌株对V(Ⅴ)的还原机制.结果表明,筛选菌株NC1-2鉴定为一株神户肠杆菌(Enterobacter kobei).该菌株在160mg/L V(Ⅴ)下培养7d时,V(Ⅴ)还原率达96.29%;增加接菌量能加快V(Ⅴ)还原;pH值8.0时菌株对V(Ⅴ)的还原效果最佳.降低细胞膜通透性,V(Ⅴ)还原率从71.2%提高至75.0%.不同亚细胞组分对V(Ⅴ)的还原存在差异,胞外分泌物及细胞质组分对V(Ⅴ)的还原率分别为41.71%和80.17%,细胞膜组分未发生V(Ⅴ)还原.菌株还原V(Ⅴ)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发生V(Ⅴ)还原的细胞组分,胞外多糖及胞外蛋白含量增加,钒在细胞内外均有分布.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菌体表面羟基、羰基、酰胺基参与生物吸附;扫描电镜(SEM)显示V(Ⅴ)还原后菌体周围出现沉淀,能量散射x射线谱(EDS)结果表明沉淀物中有钒元素存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菌株NC1-2将V(Ⅴ)还原为V(Ⅳ);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钒在细菌体内被沉淀.综上结果,菌株NC1-2能在细胞内和细胞外还原V(Ⅴ)并形成不溶性V(Ⅳ)沉淀,NIR和NADH参与这一胞内生物转化过程.研究揭示了神户肠杆菌NC1-2还原V(Ⅴ)的特性及内在机理,并简析其胞内电子传递过程.该菌株在钒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V(Ⅴ)、钒还原菌、胞外聚合物、亚硝酸还原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43

X703.5(一般性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7123

2023-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2926-293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环境科学

1000-6923

11-2201/X

43

2023,4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