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冻结温度黑土渐次解冻过程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6923.2023.03.030

不同冻结温度黑土渐次解冻过程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引用
将粒径<2mm的黑土填充土柱后,湿润至田间持水量(41%),分别在?10℃、?15℃和?20℃冷冻12h,于10℃解冻.为捕捉土壤水盐养分在土柱由外而内冻结过程中的再分布特征,在土柱渐次解冻过程中从外到内逐层剥离成六层(T1~T6),并进行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土柱最外层T1的含水率最高达48.9%~61.9%,而内核T6最干燥仅为29.3%~35%,其中?20℃ 冻结土柱在解冻后外层的水分富集程度最显著.电导率(EC)则表现为外层T1和内层T6偏高(53.9~66.4μS/cm和55.0~64.0μS/cm),而中间层T3偏低(53~56.5μS/cm),且?10℃冻结后各渐次解冻土层间的EC差异最显著.2)可溶性有机碳(DOC)由外层T1向内层T6逐渐降低,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则由外层向内层呈现增多趋势,且冻结温度越低,DOC和SMBC在各解冻土层间的差异越明显.3)CO2释放速率表现为外层T1和内层T6较高(34~40.7μg/g和33.5~63μg/g),而中间层T4较低(23.7~25.0μg/g),且?10℃冻结后各渐次解冻土层释放的CO2显著少于?20℃冻结温度.4)各解冻土层SMBC与DOC线性负相关,但与CO2释放速率线性正相关,说明冻结过程死亡微生物残体释放的可溶性物质,可促进存活微生物在土壤解冻后的呼吸过程.本研究通过逐层剥离方法可有效捕捉土壤冻融过程两极化分布对碳矿化的影响,而不同冻结温度则加剧了渐次解冻土层间的异质性,突破了仅基于全冻全融过程的传统研究方法对土壤冻融环境效应认识的片面性.

冻融、温度、水盐、微生物、CO2排放

43

X142(环境地学)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23-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88-129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环境科学

1000-6923

11-2201/X

43

2023,4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