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6923.2020.11.031
多污染源作用下填埋场地下水微生物群落分析
为给填埋场地下水污染评价和自然衰减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以四川省红层区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集了11组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通过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红层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其周围农业、生活污染源共同作用下,地下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不同污染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地下水水质尚未超标;但相对于背景井,地下水已普遍受到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其中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地下水中(RDPD)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背)=7.320)和Cl(Pi(背)=7.136);农业区中(RDAS)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背)=15.185);农业生活混合区中(RDHP)的主要污染物为NO3-(Pi(背)=25.040)和SO42-(Pi(背)=8.259).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显示,Proteobacteria(43.6%~84.1%)为该研究区域地下水中的优势菌门.Bradyrhizobium和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为农业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属,甲基珠菌科(Methylococc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内一个未划分的属和sulfuritalea为农业生活混合区地下水中的优势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扩散区无明显的优势菌属,但其群落丰度明显高于其他3组.受不同污染源的综合影响,不同区域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RDPD、RDHP、RDAS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背景监测井(RDBJ)中的无显著差异,其中RDPD和RDHP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为相似.环境因子对水样品微生物群落影响程度依次为SO42 >Cl-> NH4+-N>NO3-N>ORP>pH值,因此,调查区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主要受生活污染源和填埋场污染源的影响,其次为农业污染源,最后是自然因素的影响.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红层区
40
X172(环境生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资助项目;四川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四川省杰出科技人才资助项目;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重实验室自主课题
2021-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900-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