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6923.2020.06.022
水环境中秸秆源溶解有机质的组成及光化学活性特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稳态光化学反应技术,对水环境中水稻和小麦秸秆短期(91d)分解释放的溶解有机质(DOM)的组成、结构和光化学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环境中,秸秆分解释放DOM过程可分为物理淋溶、易分解组分分解和难分解组分分解三个阶段,其中易分解组分是该分解过程中秸秆DOM的主要来源;随分解周期增长,秸秆源DOM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及分子量不断增大,而生物可利用性逐渐减小;秸秆源DOM中的类酪氨酸、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在秸秆分解过程中逐渐累积,至分解末期,3种组分在水稻和小麦秸秆DOM中的含量分别增加了4.2%~14.3%和5.9%~12.8%,而类色氨酸和溶解性微生物分泌物相对不稳定,会被逐渐分解;秸秆源DOM的紫外和荧光光谱特征指数SUVA254、E2/E3、S275~295、SR、BIX和FI均与其光生HO·、1O2和三线态DOM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r>0.61,<0.05),因此秸秆源DOM的光化学活性由其芳香结构、分子量及生物可利用性共同决定.鉴于此,研究认为,探讨生物可利用组分的光化学活性,及构建光谱特征指数预测DOM光化学活性的数学模型,是今后秸秆源DOM生态环境作用研究的两项重要内容.
秸秆、溶解有机质、组成特征、光化学活性、活性物种
40
X132(环境化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西华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2020-08-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52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