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霾过程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霾污染过程为例
利用MODIS、CALIPSO卫星观测的气溶胶产品和地面空气质量、气象资料,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讨了2013年12月1~9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持续性的严重霾污染过程的形成、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研究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中长江三角洲地区8个代表城市大部分时间处于霾污染的状况下,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显著增长,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到或超过污染限值,且以中度以上污染为主。污染发生时,气溶胶主要存在于地面至2km的大气层内,尤其是850m以下。根据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得出球形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非球形气溶胶,大粒径气溶胶出现频率高于小粒径气溶胶,进而得到污染期间气溶胶的主要类型为“污染型”气溶胶。污染物的近距离的输送和持续小风,无降水的静稳气象条件而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而累积在本地是造成长江三角洲区域污染范围广、时间长、程度重的主要原因。
MODIS、CALIPSO、空气污染、气溶胶光学厚度、气溶胶类型
X51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514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KJA170003;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项目
2015-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64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