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与苯胺衍生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6923.2008.04.010

苯酚与苯胺衍生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

引用
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方法,以污染物对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 sp.)Q67的发光抑制为毒性指标,分别测定了对氯苯酚(P1)、邻氯苯酚(P2)、2,4二氯苯酚(P3)、间甲苯酚(P4)、对甲苯酚(P5)、间硝基苯酚(P6)、2-硝基苯酚(P7)、对甲苯胺(P8)、P9、邻硝基苯胺(P10)、邻氯苯胺(P11)、间氯苯胺(P12)对Q67的毒性.结果表明,12种污染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除了P11可用Logit模型描述外,其余11种污染物均可用Weibull模型有效描述.由模型估算的半数效应浓度负对数值(pEC50)分别为3.43,2.81,3.66,2.83,2.99.3.15,3.20,2.52,2.36,3.66,2.81,2.89.其对Q67的毒性大小顺序为(P3=P10)>P1>P7>P6>P5>P12>P4>(P11:P2)>P8>P9.分别设计浓度为各自EC10和EC50的2个等效应浓度比混合物和12个均匀设计浓度比混合物进行微板毒性实验,并应用剂量加和(DA)模型与独立作用(IA)模型建立由单一毒物的剂量-效应参数来预测混合物联合毒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各混合物毒性均能用DA模型精确预测.

联合毒性、浓度加和、独立作用、苯酚衍生物、苯胺衍生物、发光菌

28

X503.225(一般性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577023

2008-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34-3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环境科学

1000-6923

11-2201/X

28

2008,28(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