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7108.2022.05.026
基于"肾虚髓枯"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及中药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密度及骨质量降低,骨骼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是现阶段我国最常见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对应中医学"骨痿""骨极"等疾病范畴,"肾主骨生髓"理论是中医学关于肾-髓-骨生化关系的经典论述.中医认为"肾虚髓枯"是"骨痿""骨枯"等疾病最重要的发病机制,对后世医家治疗骨质疏松症产生了深远影响.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肾虚""髓枯"具有确切的物质基础和对应的微观调控机制,研究证实"肾虚——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紊乱""髓枯——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功能紊乱或缺失"与OP的发病高度相关.笔者结合中医学"肾虚髓枯"理论及其现代医学对其本质的科学阐释,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并基于"肾虚髓枯"的病机综述中药以益肾补髓之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为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证据支持,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应用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相关依据与参考.
肾虚髓枯、骨质疏松症、病机、中药、治疗、综述
28
R27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兰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白求恩·脊柱病理性骨折椎体强化治疗专项基金
2022-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60-76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