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9958.2021.01.10
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
背景:在后pilon骨折中,对于后内侧骨折块移位明显,累及内踝前丘或完全内踝骨折,或存在Die-punch骨块的复杂骨折,传统体位及手术入路常存在骨折显露不充分及复位困难等问题.目的:探讨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治疗复杂后pilon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复杂后pilon骨折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23~66岁,平均(49.2±12.1)岁.合并Die-punch骨块9例,累及内踝后丘部骨折5例,累及内踝前丘骨折8例,完全内踝骨折4例.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通过踝关节X线、CT扫描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随访评估患肢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VAS评分及伸膝状态下踝关节活动度(ROM)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7例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5.6±3.5)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2.4±21.8)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平均(129.7±48.3)ml;骨折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4.1±1.9)周.术后踝关节X线、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2例后外侧关节面移位1~2 mm,1例后内侧关节面移位约1 mm;1例术后17个月下地行走时踝周仍有肿胀伴有轻度背伸跖屈受限;1例术后12个月下地行走时踝管处有不适感,尔后症状逐渐消失;1例出现距骨骨软骨损伤;1例出现轻度屈长肌挛缩,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89.1±7.5)分,其中优13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4%.VAS评分平均(1.5±1.3)分;踝关节ROM:跖曲平均(35.6±9.5)°,背伸平均(12.8±6.1)°.结论:俯卧位下后内侧改良L形切口能够较好地显露胫骨远端后侧及后内侧骨块,解剖复位率高,接骨板支撑固定牢靠,切口安全,软组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俯卧位、后Pilon骨折、改良L形切口、手术入路
14
2021-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