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0034.2019.06.003
芒针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尿动力学影响
目的:探索芒针在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60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患者,分为芒针组和毫针组,每组30例,治疗穴位选取秩边和水道.芒针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2±9)岁,治疗予以芒针偶刺双侧穴位,并接电针仪30 min,频率3 Hz,治疗30 min;毫针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6±10)岁,治疗予毫针针刺双侧穴位后,留针30 min;两组的治疗频率都是隔日1次,在治疗2个月后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指标和尿路感染情况等指标,发掘芒针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意义.结果:(1)平衡膀胱达到的时间:芒针组(39.5±1.2)d,毫针组(46.5±2.1)d;两组达到平衡膀胱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排尿日记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每日导尿次数、每次导尿量、每日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3)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路感染情况均改善,芒针组的尿路感染改善率优于毫针组(P<0.05).(4)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比较: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容量(VH2O),膀胱压力(pressure vesical,Pves),逼尿肌压力(pressure detrusor,Pdet),平均尿流速(Qave),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顺应性(bladder compliance,BC)等优于治疗前(P<0.05);通过组间比较,在治疗后芒针组患者的VH2O、Pves、Pdet、Qave、Qmax、BC等指标的改善优于毫针组(P<0.05).结论:芒针在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状况、尿路感染和尿动力学方面要优于毫针针刺,对提高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脊髓损伤、尿潴留、芒针、尿动力学
32
R246;R274;R641(中医临床学)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2016ZA168
2019-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9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