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618/j.issn.1001-5728.2019.06.003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miRNA-1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利用miRNA-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在分子生物学层面拓展急性心肌梗死法医病理学诊断指标方法通过大鼠AMI动物模型,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急性心梗发生后血浆miRNA-1表达变化水平,并与免疫组化指标Connexin 43进行对比;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死亡早期miRNA-1变化趋势结果AMI发生30min,血浆miRNA-1含量开始升高,AMI发生lh、2h后,血浆中miRNA-1相对含量平均值分别是对照组的3倍、5倍;而免疫组化指标Connexin 43在AMI发生30min后的表达部位发生改变,表达量升高;在死后稳定性方面,大鼠死亡0h、3h、6h、12h后,血浆miRNA-1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24h后,血浆miRNA-1明显升高,其平均值约为0h组的42倍(p<0.05).结论 在心梗发生早期,血浆miRNA-1含量特异性升高,并能在死亡早期保持稳定,有望作为法医病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辅助分子指标.
急性心肌梗死、血浆miRNA-1、死后稳定性、法医诊断
34
DF795.1(诉讼法)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犯罪嫌疑人特征精细刻画与精准识别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心源性猝死等相关医学症候关联分子标记与特征推断研究”;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2020-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