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电诊断及其近期疗效观察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产后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电诊断及其近期疗效观察

引用
目的:探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初产妇顺产后盆底肌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2007年1~4月收治的健康初产顺产妇女75例,年龄24-28岁,均为产后42天恶露干净者,盆底肌力m级或m级以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产后实验组产妇给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疗程,对照组产妇在家自行收肛锻炼治疗.实验观察产妇盆底肌力康复治疗前后的变化,其中26例同意抽血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Na+-K+-ATP酶、C2+-ATP酶的变化,观察产妇盆底肌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后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正常(V)I类纤维39例,II A类纤维36例,IIB类纤维37例,对照组0例(P<0.01);实验组产妇IGF-1治疗前后分别是(16.2±5.6)μmol/L和(37.5±7.8)μmol/L,两者比较P<0.01;Na+-K+-ATP酶和Ca2+-ATP酶治疗前分别为(0.134±0.03)μmol Pi.mg prot-1.h-1和(0.5±0.12)μmol Pi.mg P<0.01.h-1,治疗后分别为(0.24±0.09)μmol Pi.mg prot-1.h-1和(0.71±0.19)μmol Pi.mg prot-1.h-1,两者比较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提高产妇产后近期盆底肌力,其作用可能与IGF-1、Na+-K+-ATP酶及Ca2+-ATP酶的明显增加有关.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力

25

R714.46(妇产科学)

暨南大学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51204003;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资助课题A2008364和A200733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B060401054

2011-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492-549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妇幼保健

1001-4411

22-1127/R

25

2010,25(3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