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诗》学的客观化及其政教旨趣——从辨析"中声之所止也"说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4088.2022.02.020

荀子《诗》学的客观化及其政教旨趣——从辨析"中声之所止也"说起

引用
"《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是荀子《诗》学的纲领,通过对其辨析和阐释,可以窥见荀子《诗》学的"客观化"特征及其对《诗》寄寓的功能定位."中声"说反映与《诗》相配的乐是齐整天下的"中和之纪",《诗》乐不纯粹为移情言志、审美享受而设,而是具有功利实用价值的社会治化手段.又,荀子引诗偏爱《雅》《颂》,是取其中正典雅,与圣王之制密切相关,从而能纳《诗》于礼,增进《诗》的典章化."所止"的礼义精神则是强调《诗》入乐,成为实践礼乐之具.并且,《诗》要执定于礼义,以之为客观化衡准.在礼义的统摄下,荀子主张用《诗》有其限度,批判了生搬硬套《诗》文而不知实践礼义、以《诗》附会己说而杂博闻见的两种流弊.荀子《诗》学经过"客观化"后,面向的是社会纲纪与治化,凸显其服务于政教事功之目的.战国后期,《诗》的文本化虽面临拘执词章掌故,陷于枯槁而不足以契应时世之危殆,但荀子"客观化"的助推使其步入经典化的道路,从而走向汉代经学.

荀子、《诗经》、中声、礼义、客观化

B222.6(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2-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3-168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