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4088.2004.03.015
论施琅在闽台海防史上的地位
@@ 一、引子:从重刊<靖海纪事>说起
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以"牡丹社事件"为借口,派军入侵台湾,东南沿海戒严.时施琅侄孙施葆修在京师参加会试,"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诸公延问台湾情形并及先侯(施琅)事迹,余以<靖海纪事>对.始归而谋重镌付梓,公诸同好".此时离施琅去世(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已有178年之久.然而施琅针对闽台海防提出的方略和他的<靖海纪事>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如施葆修于光绪元年(1875年)撰写<重刊<靖海纪事>序>所说:"岁甲戌(1874年),余以公车入都,榜发获隽后,公事勾当,日不暇给.越数日,得家书,知日本驾楼船到台湾,声言寻生番宿怨实欲窥伺台地.询之同人,则云羽檄至者已数日矣.闽省距京师稍远,台湾尤在海外,非亲履其地,谁能遽悉情形.虽蕞尔小丑不足为忧,而圣天子关心民瘼,为之宵衣旰食.诸执事仰体圣意,莫不焦思博访,思所以预其防而纾其难.于是沿海戒严,东南数省及闽之漳、泉二郡,筹防尤甚.而中外咸追思靖海将军靖海侯施襄壮公矣".
闽台、海防、台湾、纪事、东南沿海、日本、戒严、总理、小丑、天子、台地、事务、事件、事迹、入侵、清代、牡丹、康熙、将军、家书
K2(中国史)
2004-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