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79/j.issn.1009-3419.2021.104.06

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分析

引用
背景与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疗效甚微.研究表明,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对免疫联合治疗仍有效.国内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分析人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NSCLC患者后线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真实世界免疫联合化疗在EGFR突变晚期患者后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EGFR突变的初治晚期肺腺癌患者共27例,均在靶向治疗进展后接受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结果 27例晚期NSCLC患者中,未合并T790M突变的有19例(70.4%),合并T790M点突变的有8例(29.6%).总客观缓解率为40.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同EGFR突变类型之间接受含PD-1单抗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均无统计学差异(χ2=4.15,P=0.23).未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PFS较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显著延长(9.2个月vs 3.3个月,χ2=2.81,P=0.041),两者总生存时间未见统计学差异(12.2个月vs 7.3个月,χ2=3.22,P=0.062).未合并T790M的客观缓解率明显优于合并T790M的患者(52.63%vs 12.5%,P=0.045).结论 EGFR突变患者人群能从后线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但合并T790M突变的患者后线接受免疫联合治疗疗效差.因此,这部分患者的后续治疗和全程化管理需要探索更优的治疗策略来提高获益.

肺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免疫治疗

24

R734.2;R473.73;R556.9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计划

2021-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38-3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肺癌杂志

1009-3419

12-1395/R

24

2021,2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