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1520.2006.02.010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嗅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2例(104侧)嗅觉障碍病人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同时辅助药物治疗,并对治疗前后嗅黏膜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104侧嗅黏膜术前均发现有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以嗅细胞的减少占首位,为73%(73/100);其次是嗅上皮萎缩,为49%(49/100);4侧呼吸上皮化生.Ⅰ型与Ⅱ型相比术前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嗅觉恢复66.3%,嗅觉改善23.1%,为嗅上皮正常或轻中度病变者;嗅觉无变化10.6%,为嗅上皮中重度病变和呼吸上皮化生者.各临床分型于术前、术后在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分型与嗅上皮病理学变化明显相关,嗅细胞减少、嗅上皮萎缩是嗅觉障碍的病理学基础,鼻内镜技术是治疗嗅觉障碍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明显提高疗效.
嗅觉障碍/病理学、鼻内镜术、嗅黏膜/病理学
12
R765.25;R735.61(耳鼻咽喉科学)
2006-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