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震源机制解的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地区构造应力场反演
基于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197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对鄂霍次克微板块东部俯冲带地区进行了应力张量反演,得到了日本海沟、千岛海沟和勘察加海沟3个俯冲带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海沟地区浅部区域(h< 100km)的水平主压应力轴与西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方位一致,与海沟走向近似垂直,其洋壳一侧以拉张型应力状态为主,而陆壳一侧则以挤压型应力为主,且在弧后区域均存在拉张的应力状态;80~200km深度范围区域表现出双地震带“Ⅰ”型构造应力场特征.②日本海沟带由于俯冲角相对较小(相比于千岛海沟和勘察加海沟),水平方向沿NWW向延伸更远,大洋板块与上覆板块之间耦合更加强烈,逆冲型地震发生数量最多.③对于深部区域(h>300km),千岛地区应力场表现出非均匀性特征,可能是由地幔阻力导致的;而勘察加地区应力场表现出拉张型,可能是因为俯冲板片的拉伸拖曳作用更强.
鄂霍次克微板块、俯冲带、震源机制解、构造应力场、反演
36
P315(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86、41874115
2020-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1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