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稻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不同栽培模式对华南双季稻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

引用
  如何在持续提高水稻单产的同时,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是实现“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华南双季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协同提高的栽培技术模式。试验以杂交稻粤杂889为材料,2011年和2012年晚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试验基地进行,设置不施氮处理(T1,不施氮肥其他措施与 T3相同)、当地高产栽培(T2,农民习惯栽培措施200 kg N/hm2,密度20 cm×23.3 cm)、高产高效栽培(T3,三控施肥技术,比 T2减少10%施氮量)、再高产栽培(T4,三控施肥技术+宽窄行+T3施氮量)、再高产高效栽培(T5,三控施肥技术,比 T2减少10%施氮量,比 T2增密40%)和超高产栽培(T6,T3+比 T2增加10%施氮量)等6种栽培模式,比较分析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产量的形成特点和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研究结果显示,T3、T4、T5和 T6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808.3、8048.3、8014.2和8092.4 kg/hm2,较对照 T2分别提高了4.0%、7.2%、6.8%和7.8%。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2011年 T3-T6处理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平均比 T2处理高6.0%和2.1%,有效穗数比 T2处理高9.4%。2012年 T3-T6处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比 T2高14.8%、7.6%和1.5%。植株氮素积累量方面,T2处理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始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最高,而 T3-T6处理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明显高于 T2处理,说明优化氮肥管理显著增加了后期植株氮肥的吸收和积累。与植株 SPAD 动态结合可知,氮肥后移降低了植株 SPAD 的下降速率。与对照 T2相比,T3-T6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52.3%、51.2%、67.6%和47.9%(相对值),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5.6%、23.2%、35.3%和13.7%,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5.6%、7.3%、18.7%和-2.0%。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合理增密和优化氮肥管理),保持籽粒灌浆期间功能叶的光合作用,促进同化物合成,不同程度提高了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其中再高产栽培(T4)、再高产高效栽培(T5)模式下水稻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等氮效率相关指标均表现较好,表明通过栽培调控同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是可行的。

氮肥利用效率、不同栽培模式、双季稻产量

S512.1;S152.7;S431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45-14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稻米

1006-8082

33-1201/S

201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