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有序摆抛栽超高产的生理生态特征(摘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水稻有序摆抛栽超高产的生理生态特征(摘要)

引用
  传统撒抛秧苗分布不均匀,平躺苗比例较高,群体起点质量低,制约了抛秧稻进一步的高产。本试验以粳型超级稻武运粳24、南粳44为研究材料,采用434单孔塑盘和新型2连孔、3连孔塑盘(图1)培养旱育化控壮秧,分别设置摆栽、点抛、常规撒抛3种抛栽方式,并以盘育毯状苗机插作为对照。3连孔、2连孔、单孔秧苗每穴苗数分别为6苗、4苗、3苗,秧龄25 d,每 hm2栽插穴数分别为12.0万穴、18.0万穴和24.0万穴,毯苗机插每穴4苗,每 hm2栽插25.5万穴。对不同栽插方式水稻的光合物质生产、根系特征、氮素吸收转运、群体抗倒伏能力与株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抛栽方式的产量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有序摆抛栽水稻显著高于撒抛和机插。不同连孔处理间则为2连孔>3连孔>单孔。2连孔、3连孔有序摆抛栽稻产量超过11 t/hm2,单孔撒抛和机插稻产量只有10.0~10.5 t /hm2。2连孔、3连孔增产的原因在于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的协调,即颖花量的提高。另外2连孔、3连孔摆栽次数较单孔减少1/3~1/2,提高了摆栽速度。(2)就不同抛栽方式而言,有序摆栽和点抛水稻群体起点质量高,发棵快,前期有着适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后期保持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积累和转运能力,最终产量高。2连孔稻株中、后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能保持较强的群体物质生产能力,最终产量大于3连孔和单孔,3连孔和单孔稻株间差异不显著。(3)有序摆栽和点抛水稻栽后秧苗根系长度、根数、单株根质量高于撒抛和机插,栽后7 d 、15 d 2连孔、3连孔秧苗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各生育时期群体根干质量、根冠比、根系活力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机插,不同连孔稻株间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根系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吸收面积比与穗后根系伤流量亦呈现相同趋势。(4)水稻有序摆抛栽各生育时期全株含氮率低于撒抛,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和拔节期吸氮量相对较低,拔节后吸氮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撒抛,阶段吸氮量和阶段吸收比例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3连孔和2连孔植株各生育时期含氮率和阶段吸氮比例较高,且前期能保持适宜的吸氮量,拔节后吸氮能力显著增强,生育后期吸氮量、阶段吸氮量和阶段吸收比例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水稻有序摆抛栽抽穗后具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转运量和转运率。(5)不同抛栽方式水稻间的抗倒伏能力差异显著,有序摆栽稻的茎秆倒伏指数和群体倒伏指数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点抛稻抗倒伏能力其次,撒抛稻茎秆倒伏指数和群体倒伏指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差。就不同连孔稻株而言,各抛栽方式下均表现为2孔>3连孔、单孔,2连孔稻株抗倒伏能力优势明显,3连孔和单孔互有高低。2连孔、3连孔有序摆抛稻株,抗倒伏能力强,主要因为基部节间短、粗、壁厚,后期茎秆充实度好。(6)有序摆抛水稻上3叶较长,叶片叶基角、叶开角与披垂度相对较小,不同连孔处理上3叶叶长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叶片叶基角、叶开角与披垂度则为2连孔<3连孔<单孔。2连孔、3连孔有序摆抛栽群体下部通风透光好,不同抛栽方式水稻的叶位着生高度和相对着生高度均表现为摆栽>点抛>撒抛,不同连孔处理间表现为2连孔、3连孔>单孔,上3叶叶片着生高度与相对着生高度、剑叶到倒2叶的叶枕距与产量、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质量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总之,水稻有序摆抛栽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强,氮素积累量多,后期叶面积指数大,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物质和氮素转运量高,株型紧凑,后期通风透光性好,群体抗倒伏能力强,特别是2连孔稻株整个生育时期均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3连孔稻株也具有一定优势。因此,2连孔、3连孔有序摆抛栽是一种省工超高产水稻栽培新模式。

水稻、超高产、抗倒伏能力、生育时期、摆栽、吸氮量、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稻株、倒伏指数、机插、吸收比例、产量、质量、叶面积指数、秧苗、通风透光、生产能力、根系活力、氮素

S51;S63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43-143,14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稻米

1006-8082

33-1201/S

2013,(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