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南部中生界识别及其构造属性
正确识别南海东南部中生界及其分布,对认识南海形成演化和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受资料条件约束和地层系统划分差异的影响,南海东南部中生界分布和构造特征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钻井、拖网约束下,通过井震对比、地震反射特征、层速度分析、岩浆岩体与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变形特征来综合识别中生界.结果表明,中生界呈平行、连续、低频的反射特征,层速度3400~4200 m/s,随着埋深或(和)变质程度增强,层速度增大(4500~5500 m/s),反射波组模糊,多数未见明显底界反射.研究区中生代地层发育局限,地震反射波组特征明显,但较难进行区域对比和解释.其中,西北、西南巴拉望盆地、礼乐滩和安渡北盆地中生界呈现低角度掀斜或近水平层状;礼乐滩西南部九章盆地中生界层速度3500~4500 m/s,高于上覆新生界,与钻井层速度吻合,地层呈高角度掀斜或挠曲变形,可能与岩浆活动侵位相关.结合中生代火山弧和识别的岩体分布,推测前者零散分布在弧前盆地靠火山弧一侧,构造活动相对弱,后者分布于岩浆活动强烈的弧间盆地.
南海东南部、中生代火山弧、层速度、构造变形、弧间盆地、海洋地质调查工程
47
P736.1;P714+.6(海洋基础科学)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专项项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20-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337-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