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比剪切波速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与剪切波速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为已经发展至肝纤维化阶段,根据纤维化程度,将其分为F1组(轻微肝纤维化)、F2组(肝纤维化)、F3组(严重肝纤维化)、F4组(肝硬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对比研究,检测所有入组者肝右叶各段的剪切波速以及平均值.通过磁共振弥散成像得出不同病理分期的41例肝纤维化患者(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与4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弥散分数(f)、弥散值(D)以及灌注相关弥散值(D *).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剪切波速逐级递增,剪切波速诊断≥F1、≥F2、≥F3以及F4的临界值分别为1.23m/s、1.31m/s、1.47m/s、1.62m/s,其在F1和F2的诊断上,有较高的敏感度,分别为93.81%和90.13%,在F3和F4的诊断上,则表现出较高的特异度,分别为91.30%和94.97%.在磁共振弥散成像方面,肝纤维化患者D、f、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f和D*可区分F1与F2,最佳诊断分界点分别为0.134和9.817×10-3mm2/s.结论 磁共振弥散成像可将轻微肝纤维化与其他程度肝纤维化区分开,而剪切波速则可以区分出肝纤维化、严重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临床上可将二者联合使用,以取得最佳诊断效果.
磁共振弥散成像、剪切波速、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纤维化、诊断
34
R512.6(传染病)
2016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GZK-2016-41
2019-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