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1889.2001.04.011
3种对人致病性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意义
@@ 1分类学位置
1944年,Van Loghem指出鼠疫巴斯德氏菌与假结核巴斯德氏菌细胞具有通常细菌体积大小,故建议将这两种菌从巴斯德氏菌属中划分出来,组成新属,并冠以鼠疫菌发现者的名字,称耶尔森氏菌属.1954年Thal支持这一建议并将耶尔森氏菌属隶属于肠细菌科.1964年Frederikson将以前不同名称的并被看作是假结核巴斯德氏菌的一种特殊生化型菌株,正式命名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并建议将它列入耶尔森氏菌属中[1].
1965年,Mollaret发现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反应和DNA碱基组成不同.大肠杆菌tDNA(即编码tRNA的基因)与鼠疫菌有63%有关.所有耶尔森氏菌表达相同的肠细菌抗原.它们的物理性状和脂肪酸含量与所有肠细菌科细菌相似.耶尔森氏菌属G+C含量为46~50mol%,与肠细菌科一致[2].
致病性、耶尔森氏菌属、生物学特性、细菌抗原、巴斯德、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鼠疫菌、假结核菌、脂肪酸含量、分类学位置、碱基组成、细胞色素、物理性状、大肠杆菌、细菌相、生化型、酶反应、菌细胞、发现者、种菌
16
R516(传染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1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