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7-578X.2014.13.016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的原因及政策建议
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公立医院改革采用了承包制、二级预算、二级分配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虽然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却将商品经济的规则引入到医院中,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赞用上升的局面,造成医院发展目标与公益性方向的脱离.2009年新医改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定为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明确指出要推行公立医院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的改革,逐步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消除以药补医,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其目的是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强调了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政府责任,指出要“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为公立医院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医院改革、政府责任、医院管理机制、医患关系紧张、绩效评价机制、八届三中全会、营利性医院、政事分开、运行机制、以药补医、医院发展、医疗、行业特点、薪酬制度、深化改革、商品经济、人才培养
R19;R47
2017-0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