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429/j.cnki.cjcr.2018.01.031
数字X线摄影两种检测体位在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腰椎生理功能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两种检测体位在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腰椎生理功能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诊治的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118例,分别进行常规卧位腰椎功能位(常规法)和生理负重腰椎功能位(生理负重法)摄影.X射线片质量按影像清晰度、伪影分为甲、乙、丙三级.观察比较采用生理负重法与常规法检查的数字X线摄影图像质量、椎体位移程度及椎体椎间成角程度等数据.结果 生理负重法检查的甲级、乙级、丙级图像所占比例分别为83.05%、15.25%、13.56%,常规法分别为83.90%、14.41%、13.56%,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位移在L5、S1过屈位为(4.62 ±0.23)mm、过伸位为(4.94±0.29) mm,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4.90±0.23) mm、过伸位(5.29±0.28)mm,P均<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位移在L4~5过屈位为(4.52±0.24) mm、过伸位为(4.85±0.23)mm,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4.76 ±0.29) mm、过伸位(5.17±0.29)mm,P均<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椎间成角在L5~S1过屈位为(11.62±0.25)°、过伸位为(13.54 ±0.29)°,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12.71±0.26)°、过伸位(14.57±0.32)°,P均<0.05];常规法侧卧位检查的椎体椎间成角在L4~5过屈位为(10.62±0.28)°、过伸位为(11.56±0.23)°,明显低于生理负重法检查[过屈位(12.09±0.56)°、过伸位(12.59 ±0.27)°,P均<0.05].结论 生理负重功能位数字X线摄影较常规检查方法的效果更为显著,更能明确反映腰椎矢状位位移程度、曲度的变化.
腰椎不稳、退行性、腰椎生理功能、数字X线摄影、常规卧位腰椎功能位、生理负重腰椎功能位、椎体位移、椎体椎间成角
31
R445.4(诊断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子课题39770203、39640004
2018-03-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