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腹腔降温法对心肺复苏后兔炎症反应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4718.2012.09.005

新型腹腔降温法对心肺复苏后兔炎症反应的影响

引用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不同降温方法对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采用交流电致颤的方式建立CPR模型,依据降温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常温组(NT)、腹腔内降温组(PC)、体表降温组(SC)和头部局部降温组(LC).观察不同降温方法对ROSC后血浆TNF-α和IL-6浓度的影响,ROSC后12 h取肝脏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 p65和NF-κB p50蛋白表达.记录每组动物的存活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ROSC后4 h、8 h和12 h,PC组血浆TNF-α水平显著低于NT组;至12 h时PC组也显著低于SC组和LC组(P<0.05);ROSC后2 h、4 h、8 h和12 h,PC组血浆IL-6水平明显低于NT组(P<0.05),而与SC、LC组间无显著差异.ROSC后12 h,PC组肝核蛋白内NF-κB p65和p50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而其它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SC后PC组动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NT、SC和LC组(P<0.05或P<0.01).结论:CPR后腹腔降温法可快速诱导亚低温和降低腹腔内温度,抑制肝脏内NF-κB的激活,降低血浆TNF-α和IL-6水平,减轻ROSC后全身炎症反应,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心肺复苏、低温、腹腔降温法、炎症

28

R541.7+8(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201040003615;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资助项目20110171120066

2012-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559-156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000-4718

44-1187/R

28

2012,28(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