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摄取高钠盐饮食引发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实验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4718.2001.02.013

长期摄取高钠盐饮食引发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实验研究

引用
目的:探讨高钠盐引发的高血压发病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分为对照(NC)组、高盐(HS)组、高盐+L-精氨酸(HS+Arg)组、高盐+依那普利(HS+En)组和高盐+特拉唑嗪(HS+Ter)组,每组8只。各组饲料相同。NC组饮去离子水;HS组饮1.5%氯化钠溶液;HS+Arg组、HS+En组和HS+Ter组分别饮用1.5%氯化钠溶液配制的L-精氨酸(4g.kg-1.d-1)、依那普利(30mg.kg-1.d-1)和盐酸特拉唑嗪(4mg.kg-1.d-1)。第8周末,大鼠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直接测量颈总动脉血压,开腹抽取下腔静脉血及剖取肾脏、肾上腺。测定前海葱苷原A样物质(PLC)水平,Na+-K+-ATP酶活性,NO(x)、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II(AngII)水平。结果:HS组大鼠血压显著高于NC组,血浆PLC、ET及肾上腺AngII水平皆显著高于NC组;血浆和肾组织NO(x)和AngII水平、肾脏Na+-K+-ATP酶活性皆明显低于NC组;HS+Arg组、HS+En组和HS+Ter组大鼠血压和血浆PLC水平皆显著低于HS组,血浆和肾组织NO(x)水平及Na+-K+-ATP酶活性皆明显高于HS组;HS+Arg组、HS+En组和HS+Ter组肾上腺AngII水平及HS+Arg组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HS组,并与NC组相近。结论:在高钠盐引发的高血压发病机制中,除钠泵抑制因子释放增加致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减低外,内皮功能损害致NO释放减少也可能起重要作用。

氯化钠、钠、膳食、腺苷三磷酸酶、钾、—氧化氮、高血压

17

R54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99391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43-14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000-4718

44-1187/R

17

2001,17(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