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病生产、中国抗战时期的医疗卫生管理与世界战时叙事——以巴金的《寒夜》与《第四病室》为例
《寒夜》和《第四病室》是巴金关注抗战时期中国医疗卫生状况的重要作品.本文结合抗战前后的西方医疗人文话语东渐及相关的社会文化语境,考察小说中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体在战时采取的医疗卫生策略的特点,并将其置于世界战争文化的视域中,考察巴金的医疗卫生叙事与世界战时叙事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巴金的战时叙事展现了侵华战争影响下中国的公共卫生策略的变迁.由于医疗卫生资源和政府政策的变化,中国的公共卫生管理由战前注重提升生命健康水平的积极干预,转变为战时以“放任死亡”和“制造死亡”为主的伤病生产模式.这不仅表明侵华战争影响了中国改善人口健康状况的社会进程,也展现了战争对公共卫生权力主体在社会中角色的改变.巴金关于战时社会公共卫生的叙事关注了战争中人类面临的普遍困境,具备超越国界的指涉意义,同时该视角也有别于西方知识分子对战时社会的关注维度,是巴金从中国语境出发,对世界战时社会文化叙事的贡献.
抗日战争、医疗叙事、世界战时叙事、巴金、《寒夜》、《第四病室》
J218.1;R197;D922.16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20-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4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