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首位死亡和致残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总数的70%~80%.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1]. 大量研究发现,颈动脉分叉部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其中以颈动脉分叉部附近,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2 cm内最为常见,其次为颈总动脉[2],目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被临床上公认为治疗因颈动脉狭窄而诱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手段,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3].因此,进一步探究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关系对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完善与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就我校(广西中医药大学)解剖实验室20例死前无明确心、脑血管疾病,共计40例尸体头部标本进行颈动脉分叉区域的神经、血管解剖测量,进而为医学应用及临床安全有效的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更加可靠的解剖学基础及参考资料,有利于减少术中血管与神经的损伤.
颈动脉分叉、区域、神经、血管解剖、缺血性脑血管病、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血性脑血管病、分叉部、中医药大学、脑血管疾病、解剖学基础、解剖实验室、致残原因、狭窄治疗、医学应用、头部标本、人类健康
34
R74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5302
2018-0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4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