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腔梗的病灶位置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腔梗的病灶位置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探讨

引用
目的 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腔梗(lacunar infarction,LI)的病灶位置及载体动脉硬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LI发病机制的异质性.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19例经头DWI证实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单个新发L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灶位置与载体动脉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组:近端腔隙性脑梗死组(proximal lacunar infarction,PLI)和远端腔隙性脑梗死组(distal lacunar infarction,DLI);评估每一位患者是否伴有载体动脉病(parent artery disease,PAD)、除载体动脉外的其它大动脉的动脉硬化情况(atherosclerosis of other cerebral artery,AOCA)、脑白质疏松程度、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SBI)个数及其他临床资料,比较DLI和PLI两组患者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结果 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冠心病、AOCA、低密度胆固醇为PAD的危险因素.在PLI及DLI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的比较中,糖尿病在PLI组中的患病率高于DLI组,血清叶酸在DLI组中的水平低于PLI组.PLI组患者的病灶大于DLI组.PAD和AOCA为PLI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疏松和SBI是PLI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不同病灶位置的LI在临床特点和影像学上有显著差异.我们将PAD和AOCA作为动脉硬化的标志,脑白质疏松和SBI作为微血管透明样变的标志,研究结果提示:PL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DL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微血管透明样变性有关.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病灶位置、载体动脉病变、脑白质疏松

33

R743.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16-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06-4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1003-2754

22-1137/R

33

2016,33(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