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触功能状态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明显(如脑梗塞和脑出血)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VC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仅次于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引起老年期痴呆、导致老年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VCI自1993年由Hachinski等首次提出后,已经成为近10余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虽然VCI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仍然不明确,这就迫切的需要更多的研究为VCI的预警诊治提供理论依据.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于神经元数量的变化,却忽略了突触损伤是VCI早期的病理改变,与其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所以都不能很好的解释其发病机制.而沉默突触的发现为VCI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VCI的核心问题是脑血管病后出现认知障碍,如果我们能说明脑血管病发生后突触功能状态的改变处于核心位置,而突触状态的改变又能引起认知障碍,那么就能用突触功能状态的改变来解释VCI的发病机制.也能通过对突触功能状态的调节来寻找新的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认知状况.
功能状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病机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脑血管病后、慢性脑缺血、质量下降、突触损伤、生理变化、神经元、认知状况、临床研究、老年生活、科学领域、解释、核心位置、干预措施、病理改变
32
R749.1+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十二五”计划研究项目C12045;成都军区总医院重点研究项目2013YG-A006
2016-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