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动物模型制备及评估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是缺血性卒中后缺血区域内出现自发性的出血转变,是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常见的并发症[1].分为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脑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atoma,PH).前者为缺血区内形成点灶状出血,后者主要在缺血区出现具有占位效应的团块状出血,两种类型的HT对缺血性卒中的转归均起恶化作用,并与血管内治疗后的死亡率独立相关[2].在临床上HT发生率为8.5% ~30%,其中症状性HT发生率为1.5% ~5%,HT可造成卒中患者病情的加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均有影响.但是目前对于HT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建立理想的标准化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HT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评估手段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梗死后、出血性、性转化、动物模型、缺血性、缺血区、卒中患者、相关研究、发生率、大面积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治疗方法、治疗方案、制备方法、占位效应、血肿形成、评估手段、进展综述、发病机制、卒中后
30
R743.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0855
2016-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4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