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助孕方式中2318例早孕期自然流产物异常核型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150/j.1671-2870.2017.03.009

不同助孕方式中2318例早孕期自然流产物异常核型比较

引用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是否会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方法:根据不同受孕方式,将2318例早孕期流产的患者分成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组(n=310)、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injection,ICSI)组(n=86)、自然妊娠(natural conception,NC)组(n=1922)3组,分析比较3组的异常核型发生率,分析患者年龄与非整倍体发生率间的关系,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based ar-rays,SNP-array)、下一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传统细胞培养结合G显带这3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异常核型检出率.结果:2318例流产绒毛中,1420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61.26%,其中异常核型以非整倍体占绝对多数,共发现1040例,发生率为44.86%(1040/2318),占异常核型的73.24%(1040/1420),涉及除1号染色体以外所有染色体,且以16-三体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22-三体和45,X单体.IVF组、ICSI组及NC组间的流产物染色体总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74%、55.81%、62.02%,P=0.207).但ICSI组的三倍体发生率明显低于NC组及IVF组(0、7.23%、7.42%,P=0.035).当根据流产患者年龄分组时,高龄组(≥35岁)的非整倍体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组(<35岁)(60.25%比40.07%,P<0.01).SNP-array技术 、NGS及核型分析对异常核型的总体检出存在差异(62.94%比53.13%、59.92%,P=0.035),SNP-array技术对非平衡性结构异常、三倍体、微重复和微缺失的检出率最高,还能检出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而核型分析对四倍体的检出率最高.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最重要原因;IVF不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但ICSI有增加胚胎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风险的趋势.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胚胎非整倍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以SNP-array和NGS为代表的分子检测技术有望成为流产物染色体检测的一线方法.

流产物、体外受精、单精子注射、染色体、核型分析

16

R715.2(妇产科学)

2017-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77-2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1671-2870

31-1876/R

16

2017,16(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