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无束缚大鼠在针刺缓解急性踝关节炎性痛实验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清醒无束缚方式和传统处理方式对大鼠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差异,分析用自主行为指标评价针刺镇痛效应的可能性.方法:在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实验中,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醒无束缚针刺组、束缚针刺组、麻醉针刺组,每组6~9只.采用左侧踝关节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急性炎性痛模型.48 h后,各针刺组于同侧“足三里”处接受20 min针刺干预.分别于造模前、针刺治疗前和针刺治疗后30 min进行足底热和机械痛阈值测定.在自主行为测试实验中,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醒无束缚针刺组,每组11~12只.针刺方法同前.针刺结束后行旷场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FA造模能显著降低各组大鼠机械痛阈值(P<0.001)和热痛阈值(P<0.001).针刺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均明显升高(P<0.001,P<0.01);清醒无束缚针刺组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明显高于束缚针刺组(P<0.05,P<0.01)和麻醉针刺组(P<0.01).在旷场实验中,清醒无束缚针刺组大鼠爬壁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活动总路程和抑郁样行为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束缚与麻醉比较,大鼠的清醒无束缚状态能更好地反映出针刺镇痛效应;和自主行为指标比较,痛阈能更好地反映出针刺镇痛效应.
清醒无束缚模型、针刺镇痛、痛阈、自主行为
45
R245.0(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No.ZY2018-2020-CCCX-2001-05;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
2020-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45-651